法律讲堂开课啦!
今年以来,集团多家门店发生顾客投诉、索赔事件,其“共性特征”明显——由新、旧两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》和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中修改内容引发的客诉。
据集团负责法律事务的风险防控总监王彬介绍:2015年10月1日,国家颁布施行新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》和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,与旧版相比,新法中多处内容有所调整。集团各门店对此反应不一,有的未及时做新法培训,有的自行培训却内容不够精准,致使客诉增加,让商场利益受损,甚至有些消费者拿新法修改内容“做文章”。鉴于这种情况,我们举办“商超企业如何防范消费者的法律风险”专题讲座,提高大家在这方面的防范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。
5月19日,北京慧海天合律师事务所李海珠律师就“商超企业如何防范消费者的法律风险”,进行了专题讲座。
李律师开门见山地讲到,“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食品安全法的修改,导致消费者维权案件及职业打假人案件高发,给商超企业造成重大风险。”她从“商超企业常见质量问题、广告法价格法相关问题和人身安全类问题”三个方面,详细解读如何做好法律风险防控。
她从企业资质及商品证书、服装类吊牌、标识等方面,介绍“商超企业常见质量问题”;“广告法价格法”中具体讲解“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”;而“人身安全类问题”主要讲解消费者在商场内摔倒、受伤时涉及到的《侵权责任法》。根据集团实际情况,她建议各店采购合同签订前应审查供应商主体资质、证书、产品检验报告;卖场日常管理中应重点防止商品生产日期过期等。
一同而来的孟宪芹律师和秦郭瑞与现场人员互动,解答大家提出的“销售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商品的什么信息?消费者与商场是什么法律关系?电商有关假一罚十的承诺有法律效力吗?”等问题。
集团各分子公司、门店百余人在现场或通过视频系统参加培训。东安市场顾客服务部部长杨世建说:“培训确实让我们意识到固有思想亟待打开,比如服装吊牌标注成份与实际成份不符、食品称重未‘去皮’等现象,在新法里赔偿金额都‘大幅提升’,新法必须好好解读。”